第233章 选择(2/3)

作品:《雄霸三国

急着回去调兵,王庭这里形势不明朗,张举留在这里本身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站在张举的立场不仅要防备匈奴叛军的攻势,还要防备来自朝廷的黑手。张举要走,王庭方面自然不不同意,王庭方面看来事情应该有更好的选择,比如让于夫罗出王庭集结军队,反正张举不回五原也能把军队调过来,顶多就是军令反复确认多花费两天时间而已。

魏越无法命令张举,他能做的就是说服张举执行更优良的方案,只是这个方案对张举而言有更大的危险而已。

说服张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张举相信自己没有害他的心思和必要,问题是自己与朝廷的关系过于亲密,战马买卖甚至让了过亿的利益,由不得张举不怀疑。

一众幕僚围绕火堆,典韦率先开口:“主公,私以为居庸侯不该离王庭而去。做最差打算,若居庸侯回五原调兵,一旦右贤王征集兵马有失,或王庭再生变故。届时,居庸侯拥强兵却在王庭二百里外,能进能退,谁能左右居庸侯?”

“某赞同典君看法,此时万不可放居庸侯回五原。”

“某也赞同,不过如何规劝居庸侯才是眼前为难之处。”

只是众多扈从的赵云年龄相对较低,又是新来与诸人不熟,再加上沉闷性子,故而只是带了眼睛和耳朵来,并不发表看法。

的确不能放张举回五原调兵,否则一旦王庭这边陷入劣势,那么就无法控制张举;一旦张举作壁上观,等到各处援军到达,到时候张举率领本部参战又有多少意义?

对张举来说现在回五原调兵是真心实意的,可一旦他去五原调兵,到时候王庭陷入劣势,为了保住自己的势力,那么张举做出拥兵自守这种行为也是发自内心的行为。

兵无常势,打仗就是这样,此一时彼一时,是充满变通的。一旦后续发展变成这样,魏越也无法过度指责张举,毕竟张举的稳重行为不算离奇、过分。

确定张举留守王庭,于夫罗外出调集匈奴军队这么一个前奏,紧接着又商讨了接下来的作战目标。

保住王庭,征集匈奴军队,调张举的军队前来参战,这些事情是必须要执行、达成的,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美稷的叛军。只要打掉美稷的叛军,叛军方面就会整体陷入被动,更多的中立部落会加入王庭方面,让王庭这边开始滚雪球。

怎么打美稷,现在匈奴军队,张举的军队还没有抵达王庭,王庭自守虽然是问题,可必须提前规划好这个问题。

否则一事被动落后于人,会导致后续主动权丧失。

张举来王庭参加会议带了千骑部曲,魏越也有这个规模的部曲,否则他休想这么安稳的从南边返回王庭附近,更别想这么安稳的在美稷叛军眼皮底下扎营宿夜。

张举怕死,出行扈从千骑,其中人吃马嚼都是要成本的;魏越比张举更怕死,又是在虎狼之地的塞外,自然也带着部曲护卫安全。

只是稍稍考虑,魏越就看向典韦:“右贤王离王庭四处征集兵马后,居庸侯所部堪堪能守卫王庭不失。然而美稷城不拔,如芒在背令我军十分被动。一来王庭时刻有失陷之危,其次匈奴国人朝秦暮楚,也不利于右贤王征集兵马。故,我有意天亮后以孤寡之军进围美稷,一来能拱卫王庭,二来能遏制叛军气焰,利于右贤王征集兵马。这第三,美稷事变突然令我等猝然无备,想来美稷叛军也非准备充分。”

如果叛军准备的充分,那么事先会有很多的征兆,可没有相关的征兆,完全是意外引发。

魏越认定现在的叛军也处于发懵状态,叛军对于眼前的形势缺乏足够清晰的认知,否则不会轻易放弃对王庭的进攻。几次试探就放弃王庭的叛军,也在动员更多的部落,这些部落整合需要一个时间,这个时间里张举只能守王庭,于夫罗只能去拉拢其他部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雄霸三国 最新章节第233章 选择,网址:https://www.6s6s.net/85894/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