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女主角欧阳一菲(7/15)

作品:《女县长男秘书:权力坦途

并没有如政府所愿前来投资建设,只留下大片大片被拆除的房屋废墟,犹如刚刚经历过战火摧毁,村民也失去了世代居住的院落宅子,被强迫住进了千楼一面的“中心村”。

这样的农民新村在中国大地上随处可见,千篇一律,毫无生命力,与当地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毫无关系。公路越修越宽,楼群越建越高,传统的东西却越来越少。当下中国城市一味地在所谓现代化道路上不断地相互抄袭和克隆,而许多城市的决策者和城市人浑然不觉,并麻木不仁地在复制的快感中狂欢作乐。美其名曰:消灭农民,走向现代化。

事实是,中国的小城镇建设说白还是靠投资拉动经济,靠地方政府卖地,侵占土地,靠高楼大厦带动当地落后相关企业维持现状装,现在继续走房地产的老路子。只不过十万亿投资把房地产、汽车、高铁变成十年四十万亿投资保障房,小城镇建设,交通拉动经济,换汤不换药。带来的高给世界一个印象: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其实是没有生命力的假繁荣。

拿中国南部的一个南洋古镇来说,该镇曾经是典型的封闭式内生经济,四面环水,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明清水运兴盛之时,南洋也曾是繁华的商埠。“渔船、酒船、商船,往来相接,群聚檐樯林立如街市”。北来运大豆、羊皮、煤炭的船只,南来载糖、纸、竹器、丝绸、煤油的船只,都在这里停泊,一时号称“小苏州”。在繁盛时,南洋镇曾有皇宫所、皇粮殿、二爷庙、火神庙、魁星楼、文公祠、禹庙、杨家牌坊、不沾地旗杆等30多处名胜古迹。清政府曾在此设守备及管河主簿,乾隆下江南时,也曾在镇上大户人家居住,现在仍保留其驻足的宅子。

随着水运的没落,南洋镇的衰败也不可避免,但是仍然保留着水乡的特色。80多个村庄星星点点的散落在15万亩湖面上,或以莲荷相接,或以苇田相连,或以明水相通,出镇下村,走亲访友,都依靠船只出行,船只是如同小汽车一般重要的交通工具和生活器具。几乎每个南洋镇的居民,都熟悉水性、精于划船捕捞。除了常规的生活用品之外,小镇上交易最多的东西便是鱼虾、螃蟹、莲子、莲藕之类的水产,老实本分的渔民,便是依托湖里出产的东西为生,有钱渔民便购置大货船,来往于京杭大运河,运些砂石或特产谋生。

然而随着南洋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城镇的面积在逐年扩大,可耕却不断减少,当地水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日常需要。这里的人们,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谋生的依靠,都离不开这片水域,但镇政府自以为是地发展旅游,本来南洋镇的人们仍然可以惬意地以水为生,而现在,他们不得不居住在格子间一样的农民新村中,失去可以晾晒鱼虾的院落,失去制作渔网渔船的场地,失去前店后坊的小商业业态……过着一种与原有的生活方式迥异的城市生活。实际上,从经济发展程度、到心理的适应过程,再到生活方式的转变,对当地居民而言失去了几千年文化的传承,就是对老百姓身心的摧残。

可悲的是,南洋不过是中国城市化的一个缩影。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的名义,大肆地摧毁着城市和乡村。十年前新华社的一则新闻,爆出了一个令国人震动的消息:联合国公布的不适宜人类居住的20个闻名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载明:世界卫生组织于1998年公布的世界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有8个城市被列其中。这些无法令人平静的消息在警示我们:我们的城市已越来越不适合人类居住了。

然而,中国还在变本加厉搞小城镇建设,所谓让大部分农民富起来,在我看来中国经济发展是黔驴技穷,卖地,修路,招商是唯一经济发展模式。难道中国农民只有离开土地才能能致富吗?依我看中国的小城镇建设是在不断把城市淘汰落后的企业引向农村加大污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女县长男秘书:权力坦途 最新章节第129章 女主角欧阳一菲,网址:https://www.6s6s.net/75502/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