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谁人能信(3/5)

作品:《太平血

其他票号的汇票查了下来都已经被人提走了。”

杏贞皱眉说道:“想来这些人也不敢再到汇通票号去兑取的了,这事你打算还要查下去么?”

咸丰捏紧了拳头说道:“查,怎么不查?朕已经命肃顺、载垣、端华三人会办此案,从刑部大牢查起,朕要看看是谁敢在刑部大牢杀人灭口。其他票号朕也要查,那些人去存取银子,总该有蛛丝马迹留下。让朕查到谁和此事有关联,必定重处!”

杏贞叹了口气问道:“庆和翁心存呢?两位的官声一直很好,断不会有贪墨之心的。”

咸丰恨恨的说道:“朕自然知道,但他二人办事糊涂,监察失职,朕将他二人官降三级暂且留用。”

“贬了两位大人,户部满汉尚书二职,谁人继任?”杏贞问道。

“肃顺和朱凤标顶上去,让他两人好好整顿一下户部这个烂摊子。”咸丰说道。

杏贞听完,心中一惊,朱凤标乃是皇七子奕翾的师父,和恭亲王亲厚,但汉尚书一般要听命于满尚书。这件事到现在,其实得益最大的算是肃顺,奉旨办案,想要除去户部的哪位官员,还不是肃顺说了算了?而且升任户部尚书,这官位可是升的极快的,当下轻声说道:“这件事到现在,肃顺得益最大,会不会是他……”

话还没说完,咸丰打断她的话,说道:“不要瞎猜,肃顺这人朕还是信得过的。你记住,让你参与政事已经是朕天大的恩典,不要再想着攻讦朕的亲信大臣!”

咸丰后面的话有些阴冷起来,杏贞错愕了一阵,将心里的话憋了回去,说道:“是奴才不对,没有证据胡乱瞎猜。”

咸丰见她认错,也就不再纠缠刚才的话题,叹了口气说道:“现在是多事之秋,但想不到还是有这些没心没肺的人在中间贪墨银子,所作所为令人发指。想到先皇在世的时候,户部也曾出过这样的大案,就让朕不寒而栗。朕还能信任谁呢?”

杏贞听他说起道光年间出的户部大案,她也倒是听说过。那是道光二十三年的事了,当时户部银库的库兵张诚保的侄儿捐了个官,钱捐到了户部,叔叔张诚保负责过秤收钱,最后钱没收,但是开了收据。这事儿瞒上不瞒下,由于牵涉到复杂的人事关系和利益分配,结果被捅了出去。于是,黑幕越揭越大。最终揭发出户部银库巨大的黑幕来。史称“二十三年,库吏分银不均,内自攻讦,其事不能复蔽,达于天庭。”

道光帝闻讯后惊骇不已。命刑部尚书前去查验,这一查非同小可。发现账面上的数字与实际库存银两相差九百多万两之多。道光帝生性节俭。大臣到北京述职,赶上吃饭时间,都舍不得留大臣吃顿饭,这回一下子丢了九百多万两白银,自然是龙颜大怒。

道光帝痛责诸臣说:“竟亏空银至九百二十五万二千余两之多,实属从来未有之事。览奏曷胜忿恨。以国家正项钱粮,胆敢通同作弊,任意攫取,似此丧心昧良。行同?国盗贼……历次管库及历次派出查库王大臣,皆系亲信大员,亦复相率因循,毫无觉察,并无一人能发其奸,甚负委任,不知诸王大臣有愧于心否!朕自咎无知人之明!”道光帝震怒之下,决心一查到底。

大批库兵被抓下狱,大批官员被停职审查,刑部官员忙得不分昼夜。最后查明,九百多万两白银非一人所偷,也非短期作案;至于案犯基本上可以断定是银库的库兵。

其时,京城共有十个大库,有装粮的、装钱的,还有装布匹绸缎的。其中装钱的共有三库:第一个是紫禁城内库。此库存白银百余万两,是给皇帝备用的“过河钱”,就是皇帝走投无路时用来流亡的路费,到目前为止还没用过,而且都是五十两一个的大银锭,不易被盗,所以封条一封,上级官员基本不查库。

第二个是内务府银库。虽名曰银库,但不藏银,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平血 最新章节第四百零四章 谁人能信,网址:https://www.6s6s.net/3591/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