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简在帝心(2/3)

作品:《镇国永乐

璋去“御门听政”。

朱元璋时代,通常的早朝地点是奉天门,朱元璋的御座设在奉天门门厅中,而百官则站立于奉天门前至内五龙桥之间的小广场之中,谓之:御门听政。除非是雨雪或其他极端天气,亦或者是大朝会,才会改在奉天殿或其他大殿中举行。

徐钦在早朝的时候负责侍立在朱元璋御座右前方的位置。这个位置在规制中本就是该由锦衣卫堂官轮流值守的,但由于锦衣卫编制不满,因此在徐钦当值之前,这个位置基本上一直是由蒋献担任,少数时间或因他有事在身的时候,才由路全或罗佥事暂时顶替。而徐钦的情况又比较特殊,他是朱元璋钦点随驾的,所以日后如果没有新的安排,那他就必须天天做这个工作了。

另外,通常来说每天站在这个位置值班的锦衣卫堂官,都是负责当天的早朝锦衣卫仪仗事务工作安排的。其中包括早朝的时候,锦衣卫当值堂官需要带领千户两人,百户十人,以及旗校五百人,在奉天门广场摆好仪仗,并监督百官仪态;同时还有每天全天三班随驾天武将军的轮班值守安排,等等一系列事务。

不过徐钦因为是突然被当壮丁一样被抓来的,两三天时间让他熟悉御前礼仪都够呛了,这种事务性的工作肯定没法执行,所以暂时除了随驾之外,其他具体的事务性工作计划还是蒋献在亲自负责,只不过每隔两天,徐钦随驾早朝站班之后,便要去锦衣卫衙门坐堂一天,慢慢熟悉了这些工作,然后再逐步移交。

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而且直接获得了和皇帝差不多的视角,这种情况对徐钦来说无疑是非常震撼的。虽然这种常朝,参与的官员相对较少,但也不少于两百人,在加上周围数百锦衣卫,全都是衣袍鲜亮,待朱元璋在御座上坐好了之后,近千人齐齐跪拜,高呼“吾皇万岁!”徐钦站在奉天门门厅中,虽然尽量保持了纹丝不动面无表情,但明显已经感到自己的肾上腺素分泌在增加。

徐钦甚至有那么一瞬间都产生了想自己坐上旁边的御座的冲动,但是又想到朱元璋着两父子,一个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儿八经白手起家的皇帝,另一个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王朝鼎盛期藩王造反成功的猛人,不由得微微打了个冷战,然后很快就将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给扔到太空去了,还是老老实实做狗头军师比较好。

另一方面,徐辉祖官居一品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又是魏国公的身份,自然是在武官班次的首位,他跪下去行礼的时候徐钦也看得清清楚楚。虽说在心理上对这个“父亲”的认可度还不够,但这种仿佛是老爹给儿子下跪的场面还是让他不免有些尴尬。

行礼之后,便是极度无聊的朝对时间,通常就是各部门的负责人将自己管辖下的重要事件当面向朱元璋汇报,朱元璋做出一些简单的询问的处理,同时其他官员也可以适当的提出意见,进行讨论。但是实际上真正适合朝对的只有少数重大的国家策略方面的东西,更多的是一些无关实际痛痒,也不太紧急的事务。在徐钦看来每天进行这种常朝就是为了满足朱元璋的心理需求。

今天的朝会并没有什么重大而紧急的事务,因此仅仅半个时辰左右便散朝了,朱元璋也没有特意吩咐谁留下来。所以之后徐钦便带着几十个他的近卫仪仗队和宫女、宦官若干,一大群人乌泱泱地去了乾清宫书房开始真正的工作:批阅奏札。

应该说朱元璋不愧为著名的工作狂皇帝,在几乎没有任何特别的大事发生的情况下,他几乎整个上午都是在埋头批阅公文,徐钦就一直站在御案旁边,实在太过无聊,便开始默默地数他批阅的奏札数量,这天上午他批阅的数量超过两百封之多。而且大多数还给出了批复意见或处理方案,简直堪称工作机器!

“怎么样,第一天还习惯么?”直到午时三刻,传膳的小黄门来到御书房,朱元璋才从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镇国永乐 最新章节第22章 简在帝心,网址:https://www.6s6s.net/8759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