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持久战的必要性(2/3)

作品:《雄霸三国

一个呼延氏嫡女。

这种事情张修说起来神态平静,仿佛邻里家常一样浑不在意,并着重说道一点:“或许是老夫当年恣意斩杀呼征,令羌渠及其子心生忌惮。故王庭之中,于夫罗地位不可更易,否则难逃手足相残之事。”

必须要把于夫罗的一个女儿塞给魏越,哪怕羌渠单于有个与呼延氏有关联的未婚妹妹,也不敢许给魏越。就怕这个妹妹将魏越拉到刘去卑那里去,魏越帮助下,刘去卑的独孤部入主王庭也非不可能之事。

张修不愿意去掰扯王庭中的龌蹉,表态道:“老夫只愿生前南匈奴诸部能秉持汉家礼仪,再别无所求。今邪利等提前叛乱,各路援军难以及时参战,必然此战无法如魏司马预期的那样能速战速决。”

“此战或许会延绵到明年春而难分胜负,老夫有心出阵平叛,可精力大不如前,难决胜策于阵前,故王庭之外的事情,魏司马可自行议定便宜行事。这王庭内的事务,魏司马大可放心。城外兵马尚在,王城绝不会因内变而失陷。”

魏越听着眨眨眼考虑张修的用意所在,很明显要把匈奴义从骑士的指挥权交给自己,自己谋算这场战争的本意就是匈奴义从骑士的指挥权。自然要答应下来,可张修甘愿守在王庭做一个后勤调度?

不管张修具体目的何在,自己能拿到匈奴义从骑士指挥权比什么都强,轻轻颔首。笑容自信:“王庭若稳如泰山,我军岂会轻易战败?”

说着眨眨眼,魏越想到一个美妙的事情,沉着语气试探道:“张公,长史鲜于柏意外受伤不便受理政务,而此战或许如张公所言会耗时日久。故,末将想从朝中请派善谋、明断之士以助战。”

更换一个无法工作的长史,在这种战争时期不需要朝廷,张修就有足够的权限任命一个代理的长史。只是这个长史不好随意更换,涉及到魏越、张举之间的平衡,发生这种事情也在张修理解范围内,只是不理解魏越为何手段会如此的婉转、平和。

若是相争夺权,张修站在魏越这里就能成功,且十拿九稳;偏偏魏越又要花费时间走朝廷的渠道,不准备专权强行更换,这让张修一时之间想不明白用意,难道是不想过度刺激张举?

的确,张举的军队是后续决战的主力部队,不能将张举得罪太深。

鲜于柏是魏越的老熟人,当年平黄巾时护乌桓中郎将宗元的长史,也是张举的老朋友、老乡。这个人,完全是张举运作安排到王庭的,用意也非常的明显。

要知道,使匈奴中郎将这个职位的官职前缀是‘使’,钦差特使的意思,故而这个职位一旦任命就拥有对南匈奴的生杀大权。所以使匈奴中郎将一职在长久和平之时是不会设置的,这个时候其职权会由长史来施行,这种长史有个专称……拥节长史。

现在张修年纪大了,若突然重病、去世,那么在朝堂任命新的中郎将抵达前,鲜于柏这位长史就会按着程序执掌张修的旌节,成为拥节长史。可惜张举谋划的好,意外受伤的是鲜于柏,而张修却把自己保护的很好。

出于某种好奇,张修问:“不知魏司马属意朝中何人?”

“黄门侍郎荀攸荀公达,广陵太守荀昙之孙。此前我为虎贲中郎与虎贲中郎将袁公路操持虎贲典训一事时,因朝廷要调居庸侯部至塞外。当时荀公达前往关中宣诏,我率虎贲护卫,并有规劝居庸侯奉诏听命之责。此次关中、河东之行,便察觉荀公达有济世之能,若能引为佐助,眼前匈奴之叛不足为虑!”

魏越说着很有把握,他相信荀攸不会拒绝这件好事情。这场战争一旦打赢,南匈奴全盘开始汉化,这是功盖前人的大事件。哪怕当世计算功绩有缩水,可在历史进程上却是跨越性的一步!

为了成功汉化南匈奴,并减少各种隐患……所以这场意外提前的战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雄霸三国 最新章节第239章 持久战的必要性,网址:https://www.6s6s.net/85894/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