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葬礼(2/3)

作品:《雄霸三国

中原,具有更高的包容性。

以江夏黄氏的威望、潜力,甩开刘表占下荆州也不存在问题。若提前团结荆州士族,今后黄氏、自己的机会就显得非常大……不过,刘表姓刘,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而又有南阳帝乡的光辉先例摆在面前,荆州士族选择时的心思会更复杂,不好推算。

有碍于自己的规划,虽然心动,故魏越没有搭理黄承彦言语中的话茬,只表示:“关中屯驻骁锐十万正摩拳擦掌,走武关调兵南阳十分便捷。更何况宛城近年来屡经战事,城中士民通晓军伍战法,又明白赵慈破城后之凄惨,故满城上下决心守城皆出死力,岂是赵慈万余乌合之众所能破?”

帝乡南阳是天下第一郡,在文化上宛城被南阳人鼓吹为‘南都’,与东都雒阳,西都长安能并列,再加上一个河间孝王刘开子嗣相继接替帝位,使得河间隐隐有北都的说法。

宛城之繁华、人口之稠密,是仅次于雒阳的,是现在荆州的核心。黄巾之乱后,宛城依旧是天下排在前五……稍微夸张一点说,在此时整个世界上也能排在第十左右的大都市。

若宛城的居民坚持抵抗,赵慈根本没有机会破城!

正是因为宛城的繁华,荆州士族更不愿意宛城继续被战火焚烧。如果运气不好,再一次被攻破,那整个荆州士族都会受损。毕竟,整个荆州的支柱被砍了一刀,作为荆州一员,各家没有能获利的。

魏越作壁上观的态度明显,黄承彦还是觉得出兵宛城牵制赵慈更有益于黄氏、魏越:“扬祖,若能解宛城之险,必然能名传七郡,为士民所知。”

还是摇头,魏越笑道:“赵慈作乱之因由,在于朝廷传令州郡裁剪兵员。之所以如此,是要节省军费,用于凉州。裁军节省出的钱粮所养之军,理应平定裁军招惹出来的祸端。而朝廷钱粮依旧紧缺,大军集结关中,就怕出征凉州后钱粮不继,也怕关东再出大祸。是以朝廷有心分关中之军,却抹不开颜面,缺乏理由。”

“今军士赵慈叛乱杀名郡守秦颉,围攻宛城局势紧迫,令荆州七郡震动。此正是朝廷所需的分兵理由,故荆州诸君大可安心,无须顾虑赵慈之乱。”

魏越说着掏出手绢垂头擦拭口唇油迹,流水宴席上每人的菜肴十分简单,都是用餐盘端上来的,正中一条蒸好的清淡江鱼,一格子米饭,一格子汤,一格子凉菜,和一格子炖好的连骨羊肉。

所谓的分餐制,已经是古人玩剩下的了……别说古人,就连现在魏越都感觉到世人的紧迫、快节奏,越来越倾向于更加快捷、省时间的合餐。对于繁琐、耗精力、物力的分餐制隐隐的排斥,可礼仪如此,正式场合不得不进行分餐制度。

他从朝廷的角度分析,指出关中集结的军队分散调遣到各处的必然性,让黄承彦默然无语,他找不到反驳的切入点。

现在朝廷的钱粮还能供养关中的大军,可后继无力。最可怕的就是关中大军杀赴凉州,然后钱粮不继导致全军大败……更可怕的是关东再爆发类似黄巾军一样的灾祸……这个顾虑必须正视,人家黑山军斗志昂扬的刚与河内兵马休战。

一旦朝廷仅有的关中野战集团军群覆灭,引发的连锁反应是十分恐怖的,谁都不敢担这个责任,也没人能担负这个责任。

所以,关中集结的大军,与讨平西凉叛军一事,只能虎头蛇尾的结束。

“魏扬祖无意出手,且心志坚毅,非言辞、寻常情谊所能动。”

流水宴席还在进行,旁听魏越、黄承彦对话的一名宗族头帅愁眉不展,吐字间一脸的不爽。

其他的宗族头帅、名士也多是如此深情,如此难得的一个机会,魏越竟然不重视……这不是不重视机会,而是不重视他们荆州人呀!

也不知道黄琬怎么找了这么一个轻狂的女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雄霸三国 最新章节第201章 葬礼,网址:https://www.6s6s.net/85894/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