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拒绝(二)(2/3)

作品:《雄霸三国

时寝食不安倒是真瘦了不少。到孟津后,有黄公接手军务,小弟得了个悠闲差事,这才长了点肉。”

曹氏听了轻叹一声,宋氏却紧跟着问:“妾身多听京中人说西路军中乌桓大人丘力居有心随其伯父贪至王作乱,只是被大军裹挟难以发作这才作罢,不知魏先生如何看待?”

魏越皱眉,难道整体吃不下,要进行局部瓦解?

稍稍考虑,魏越眯眼:“持此言论者,当诛。”

感觉总不能让京中人关注西路军,他准备给公孙瓒放一把火,也煎熬炮制一下:“不瞒宋女官,此时幽州之乱魏某亦有所知。如乌桓贪至王,乃三王部最弱一部,随其作乱乌桓各部人口应在五万上下,控弦之士至多不过万余。而幽州调集兵马三万余,此皆昔日平黄巾之劲旅也,却不能平定,且相持至今,未免荒诞了些。”

“再说贪至王作乱初时,丘力居部行军在雁门郡,同行张举、张纯兵力不过八、九千,且毫无准备。那时候丘力居作乱,或袭击张举、张纯,或遁走幽州都有胜率;为何偏偏到了雒都,十倍大军在侧兼之有备,以丘力居之机敏会在这种时刻、地界立下作乱之心?”

“故,诽谤丘力居谋乱者绝非良心,此乃离间之计也。以宋女官明睿,难道还看不明白如此粗糙、低劣的手段?”

宋氏呵呵轻笑,语腔清冷:“魏先生能看的通透,不见得人人能如魏先生这般沉稳。就如妾身自以为沉着、镇定,可初闻兵戈之事就在身侧,心神动摇又如何能细辨真假虚实?故而,妾身至今对丘力居依旧怀有猜疑。”

见魏越只是笑笑后饮酒不语,宋氏微微扭头瞥一眼身后跟来的佩剑宦官,这宦官手中捧着木盘,盘上放着一道奏折。在宋氏目光下,这宦官小步上前双臂递送,宋氏拿起盘中奏折道:“魏先生,左车骑将军缺乏骑军,请调西路军一营骑士,不知西路军可愿成全?”

“此事女官应该寻黄公或西中郎将,而非魏某。若魏某能拿主意,也不会给皇甫嵩一兵一卒。”

魏越放下酒碗,目光扫视宋氏及她身后的宫娥、宦官,讲道:“军中校佐的确有罪责在身,但满朝公卿又有几个是圣贤之人?承蒙至尊信赖,西路军才得以成营,此正该西路军杀敌赎罪之时,岂能任由表里不一之徒拿捏、调派?”

“宋女官,西路军屯留孟津的确有隐患在,雒都中人担忧西路军生变也有其道理在。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朝廷追究张举等人罪责,将其部曲罚没收归朝廷所有;要么朝廷出钱赎买张举等人部曲,并出募金给匈奴、乌桓,否则西路军遭朝廷惩治之日,就是乌桓、匈奴二营义从归去之时。”

“为何会如此?皇甫嵩只看到乌桓营,匈奴营隶属西路军,却忽视了这二营为何会在西路军,而不在其麾下的原因。”

魏越说着伸出食指晃了晃:“钱,朝廷没有花费募金给乌桓及匈奴,这二部自然不会听朝廷的,更不会隶属皇甫嵩。若朝廷出募金,匈奴、乌桓岂会皆在西路军中?我不知朝中上下公卿、百官是个什么眼睛,一拨又一拨的来劝我西路军分兵去皇甫嵩麾下,却不想想丘力居、去卑为何会反对。”

“不是朝中公卿有目无珠,而是没了公正之心。”

见宋氏、曹氏无语,魏越也不觉得尴尬,反正这些话是说给宋氏背后的宦官耳目听的,便继续说:“宋女官,我也知张举、张纯有罪,此二人也知是死罪。今冒死率部曲屯于孟津,非是仰仗军力无视朝廷刑纪,而是天下动荡值此正用人之际,两人存立功赎罪之心,以期杀敌免死。否则此二人世居边塞若想避罪大可率部出奔投靠鲜卑,想来朝廷也无手段治他。”

“本可以出塞称王称霸的张举二人因信任朝廷,这才响应黄公号召,入了西路军;丘力居此人素与张举二人友善,也就率部前来,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雄霸三国 最新章节第143章 拒绝(二),网址:https://www.6s6s.net/85894/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