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一章 千年大议(2/3)

作品:《万羽堂契约

意,唯有习惯性地向唯一还没发表意见的禹边云求助。

禹边云知道此事不是随随便便可以下决断的,他捋着胡须深深思考,沉默许久,直到目中闪过一丝耐人寻味的神色,才有话出口:“总堂主,你可曾回想过,我们当初是怎么拉起队伍,建立万羽堂的?”元敬阳被他一问,不禁抬眼看着房梁,努力从脑海中扒拉出往昔的记忆。禹边云见他想不起来,便换了个问法:“这么说吧,你还记得我们因何聚集在一起的?”

“因何聚集在一起……”换了个问法,元敬阳还是呆呆看向房梁,仔细回忆。

禹边云一声嗟叹,忽而高声吟道,字字送入众兄弟耳中:“男儿立志走潇湘,千里关山路苍茫。”

元敬阳陡然精神一振,接道:“等闲英雄问名姓,落雕落雁唯敬阳!”他这么多年读的唐诗宋词极多,都已经达到了可以随口吟出表达内心思绪句子的程度了。当然他仍然写的一笔烂字,所以他多喜欢说而不喜欢写。

禹边云绽放出欣慰的微笑,道:“你并没有忘记。”

元敬阳的间歇性精神障碍暂时控制住了,脑子也处于清醒状态,也就不再问些无足轻重的问题了,而是问:“禹先生,你觉得我们是居中还是居后?”他问的,是参与军社大战后,是要贴近核心忠义社顺势而动,还是稳居后方见机行事。

禹边云却道:“居中居后皆被动,以我万羽堂之籍籍微名,唯有敢于争先,居前为上!”

元敬阳问:“潇湘社六十四万众,我若争先,如何匹敌?”

禹边云道:“一国之兵勇悍者十之三四,一社之众能战者十之一二,潇湘社六十余万,敢战者不过十余万,又兼天下军社齐攻,潇湘社三面邻敌,内不和。我万羽堂自东往西,与其他诸社策应协同,所遇之敌绝不过千。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以我百万一心,攻其惶惶之阵,有百胜而无一败也。一朝功成,我等名就,名著青史,流芳百世!”

“好!”元敬阳推开椅子站起身,重重捶了下桌子,分派任务道:“禹先生,你即刻准备材料递交官府,我万羽堂往后要做军社。李先生,你联系狄兄和临安的史公事,托他们打通关节,让朝廷批下来。李娘子,你居功至伟,往后一直空着的副总堂主的位子就由你来当,凡我不在场的时候,堂中一切事务全权委托于你,以此肋差为凭——”

李丹晨起身拱手道:“承蒙总堂主厚爱,奴家必当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而后她接过元敬阳放在桌上推过来的一把朱红装具的短刀。值得注意的是,元敬阳有两把肋差,自己一直不带,一把给了崔宣雨,给李丹晨的就是另外一把。

元敬阳继续下达各项命令与指令。万羽堂成功被允许改组为军社后,由于规模尚小不必更名,依然称呼为万羽堂,但堂内头领的职称按照军社的编制顺位提升一级,虽无实质变化,但众人即便得了个虚衔,仍旧皆大欢喜。

待一切手续事务办妥,狄万英等人登门祝贺,并商讨大事。

据说就在万羽堂办理各项手续的一个多月内,涪州、漳州、江州三地已经爆发了小规模的械斗,两大派系之间交锋十数次,死伤千人。其中涪州、漳州两处,潇湘社控制较弱,战了数次后,逐渐收缩了阵线。唯独江州一地,是潇湘社刚刚立足的要地,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江州当地的乡社与其战了月余,先是利用熟悉地利水文的优势占据了上风;可潇湘社此前派出的千余人自绍兴返回,顺路杀了个“回马枪”,将江州乡社打得大败,全下了浔阳江玩起了潜游(喂鱼)。

而领头的忠义社虽有百万之众,但结构松散,各个分社对总社主刘焱的服从程度并不是特别的高,所以对他下达的指令也不会放在第一位执行。

蜀中人勇悍,故而西线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万羽堂契约 最新章节第三三一章 千年大议,网址:https://www.6s6s.net/54411/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