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人无远虑(2/3)

作品:《太平血


洪韵儿也不想和他辩嘴,转个话头道:“左宗棠果然是个厉害人物,简单的几句话便让我们找到了方向,南下两广还能获得出海口,能得到洋人的火器、技术,或许我们还能从事对外商贸,的确是很好,不过有件事我们要好好参详一下。”

萧云贵沉吟道:“你是担心洋人仗势欺人?”

洪韵儿点点头道:“不错,如今列强已经用鸦片打开了国门,中华百年的惨痛殖民压迫已经开始,弱国无外交,眼下我们无论如何都不是列强的对手,他们想要的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这只是其一。还有如今百姓民智未开,对待洋人甚是排斥,如何调和中西化冲突也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广州的百姓为了抗拒英国人进入广州城,可是抗争了很多年了啊。”

萧云贵知道洪韵儿说的是广州百姓自发组织的阻止英国人进入广州城的运动,一八四二年《江宁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广州后,当地人民立即散发由钱江、何大庚两位起草的“全粤义民公檄”,号召全省人民起来为反对英吉利在广州“创立码头”而建立的民间组织。广州人民纷纷组织起“社”,实行自卫。“社”专门组织了在各处看守城门的“社勇”,阻止英吉利人入城。

钦差大臣、广州将军伊里布在《江宁条约》签订后,到广州主持清廷的对外交涉,就感到广州的天空下,极其强烈的反英气氛的压力,他取缔“社”,将钱江、何大庚两人逮捕,却直接导致广东人更强烈的反抗,一八四二年十一月,广州爆发了焚烧夷楼的事件。可怜的伊里布,一边是群情汹涌的广州百姓,一边是咄咄逼人的英吉利人,两边煎熬之下,一八四三年二月惊吓而死。但英吉利人入城的事情,因为百姓的阻拦,一直没有得逞。

萧云贵回忆起来,眉头皱得很深,当真攻下广州之后,如何调停中西之间的化冲突,的确是个要命的问题。

洪韵儿接着又泼凉水:“洋人如今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他们奉行的工商贸易经济对我们中华古老的小农经济冲击可不是一点半点,而且如今民智未开,西洋化和我们格格不入,弄不好真会闹出乱子来。要知道我们中华后世可是经历了百余年的时间沉淀,才彻底消化掉这种化冲突带来的激烈冲击,我们真要好好想想了。”

萧云贵抓了抓两鬓的发,没好气的道:“四眼妹,你就不能乐观点么?咱们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你还想一口吃个胖子啊。”

洪韵儿白了他一眼道:“所以说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的是让你发愁的事,少想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专心处理眼前的事吧。你想好怎么忽悠天王和东王把大军领向金陵去,而又让我们不用跟去的借口了吗?”…,

萧云贵沉吟道:“天王那里好办,天兄下凡三言两语就能搞定,但东王那里不好弄,我得好好想想怎么忽悠他。”

另一头左宗棠在监牢的小黑屋里见到了神情萎靡的郭嵩焘,只见他一身寻常粗布衫,打扮的倒像个寻常百姓,但圆脸大耳面皮白净的他怎么看都透着浓浓的书卷气。

见到左宗棠进来,郭嵩焘眯着眼睛遮住摄入的光线,仔细打量了半晌,才从草铺上惊起:“季高兄,怎么是你?难道你也被毛贼抓了?!”

左宗棠回头吩咐牌刀手在外等候,几名太平军牌刀手转身出了小屋,掩上厚重的铁门,这监牢本是用来关押重犯的,左宗棠想不到萧云贵把郭嵩焘关在这儿了。

“伯琛兄受苦了。”左宗棠唤了一声郭嵩焘的表字,走上前一步,将手中的灯笼插在墙壁上。

看到此景郭嵩焘面色不自然起来:“季高兄,难道你从贼了?”

左宗棠面色微微一红,但监牢内黑暗,倒也看不出来,“从贼还是从龙此刻上不好说吧。”

郭嵩焘呆了一呆,跟着怒容浮起,指着左宗棠大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平血 最新章节第九十七章 人无远虑,网址:https://www.6s6s.net/359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