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十三行街(3/3)

作品:《太平血

前更加兴旺起来。

此时虽然已经是入夜时分,但珠江畔依旧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不少船只还在卸货和装货。荣禄看了看,只觉得此处比上次自己前来时更加的繁茂了,正是商业贸易让珠江畔的变化日新月异。

只见此处一些宏规巨制的大码头大船坞大货栈还未完工,却已逞现出鳞次栉比的势态,码头一家挨一家,每个码头都能停靠载重千吨以上的跨海船只,码头后面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大栈房,每天吞吐着成千上万吨货物。华商经营的几个码头等只能停靠载货数百石的平底船和渡船,与洋码头相比,这些码头就像大山旁连的土丘,又小又寒碜。

洋码头上堆满了行将外销的生丝、白丝、黄丝、木棉、茶叶、瓷器、古董,和即将销往内陆的大宗洋布、洋铁、洋钉、洋蜡、玻璃、五金器具和煤炭。人们在码头和货栈附近随处都能看见高鼻蓝目奇装异服的洋人和受雇于他们的印度人、马尼拉人和黑人,若不是一伙伙一群群拖着辫子的苦力在洋轮旁边扛大件,人们难免要问这儿是不是中国的土地。

步入晚间的十三行街区,这里左右两边林立的商铺、店家仍旧灯火通明,不时有洋人出入其间,广州天气到了晚间依旧很是温暖,因此晚间的广州仍旧很热闹。

十三行街,从康熙年间开始,便是对外夷贸易的集中地,从前全国只有广州十三行能和外夷贸易,所以这里洋人很多,因此这里的建筑样式也多是西洋的格。走在其间,荣禄有种回到现代的感觉。

从前十三行是乾隆年间洋商潘振成等九家向官府请求成立的公行,该行有亦官亦商的职能。十三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管理外洋商船人员等义务,在清政府与外商交涉中起中间人作用。另一方面,十三行享有对外贸易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都要经它买卖。《江宁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现在已经废止十三行独揽对外贸易的特权。虽然真正的十三行已经趋没落,但十三行街区却更加的繁荣起来,倒还是兴盛不衰的。

来到一家西洋餐厅门口,荣禄抬眼看去,这是一间明显的西式巴洛克式建筑,它圆形屋顶,柱子很多,在不同的光线下产生各种明暗变幻。色彩运用也十分大胆,以红色和白色为主调。更值得注意的是窗子,不仅式样多,而且呈现波浪式曲线,使整个建筑物充满了活力。招牌上写着大大的法兰西字“法兰西餐馆”。

荣禄淡淡一笑对李重说道:“咱们进去开开洋荤。”(……)
本章已完成! 太平血 最新章节第三百七十六章 十三行街,网址:https://www.6s6s.net/3591/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