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加碘食盐(2/3)

作品:《太平血

忆,巴斯德这个时候还在为制作酒精的发酵问题苦恼,于是萧云贵写了封信,将发酵就是酵母的无氧呼吸并控制它们的生活条件,这是酿酒的关键环节等理论介绍了过去。萧云贵虽然是科出身,但酵母菌的发酵作用还是常识,也知道一些。

这原本是巴斯德经过三年研究的成果就这样反被萧云贵剽窃了,巴斯德得到这个理论的启发,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加上妹妹来信说神奇的东方人说还有比细菌更微小的生物时,巴斯德就决定远渡重洋到东方来看看,顺便看望妹妹莫佳娜。

顺利拐到巴斯德之后,萧云贵当请他加入李善兰的科研究院,他除了需要物理、数方面的人才之外,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科。

除了巴斯德之外,萧云贵还打起了门捷列夫、诺贝尔这些人的主意。门捷列夫现在还在俄国敖德萨中当教师,而诺贝尔仅有二十多岁,还在美国艾利逊工程师的工场里实习,请他们到上海的机会还是很大的。萧云贵和洪韵儿虽然科出身,但洪韵儿还是记得元素周期表的,至于苦味酸炸药什么的,萧云贵还是记得大概的理论,相信用这些诱拐这些名人,还是有把握的,更何况请来上海的科家们,萧云贵可都是花了重金的。

巴斯德来到上海之后,萧云贵和洪韵儿就见了他,洪韵儿和他聊了很久关于细菌和病毒的理论,至于证实就要靠老巴自己了,但洪韵儿还是给巴斯德一个重要的启发,加热灭菌的方法,即后称之为巴氏消毒法的一种灭菌方法,同时提出了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疫苗。让巴斯德眼前开启了一道全新的天地,让他意识到许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于是建立起了细菌理论。

至于加碘食盐的研制,只是萧云贵顺带提出的一个理论,原因很简单,太平军民患大脖子病的人不少,萧云贵希望尽快搞出加碘食盐来防治这种病。

在萧云贵、洪韵儿的理论和巴斯德的实践合作下,加碘食盐很快被研制了出来。萧云贵恬不知耻的在巴斯德的论里加上了自己的名字,于是这种食盐变成了萧氏和巴氏的共同发现,并由巴斯德在欧洲注册专利。随后萧云贵又请巴斯德在上海办起了中国第一家近现代的化工厂,以生产一些化工原料。

现在萧云贵要把这食盐制法拿出来安抚那些盐商,哄骗他们投资开食盐加工厂,这厮自然是要收一些专利费的。

除了给盐商们新式的食盐制法之外,萧云贵又给了他们不少投资建厂的政策优惠,就这样那些盐商们大多都欢天喜地的去了,少部分抱残守缺者在萧云贵看来是目光短浅之辈,迟早会被淘汰掉,也不必费心去整治。

搞定了盐商之后,剩下大多数的乡官都是和陈田一样,对均田有不满的。西王当即发布了均田制新令以为补充,当中规定,各族族田当重新丈量,并成立乡官所,族田田契以乡官所名义办理,名义上这便是一大姓宗族的公田,官府按公田数目收取粮赋。族田可由宗族传承,但不可荒芜,必须有人耕种,凡超过三月无人耕种之族田,乡官有义务召民耕种。同时晓谕乡间宗族,但凡将族田租种外姓人者,所纳粮赋可减三成。但公田耕种粮品必须由农业司指导,专门划定粮食区、经济作物区,不能全都种茶丝等物,必须保证一定的粮食产量。

至于什么种鸦片等更是不允许,凡是违反农业司指导耕种的,轻则罚银子,重则治涉案人等之罪,更重者抄没公田。

看着林林总总的《均田制附粘补充条款》,陈田暗暗松了口气,没有强制要把族田分给外姓人就好,总算保住了族田,至于租给外姓人种也是必须的,族中也没那么多劳力,招佃户还是必须的。至于要按农业司的规划耕种,陈田也不担心,因为附粘条款说了,若是照农业司规划耕种出来的粮食、作物在交了公粮后,剩余的无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平血 最新章节第三百二十五章 加碘食盐,网址:https://www.6s6s.net/3591/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