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希兰的成名首演(4K二合一)(3/4)

作品:《旧日音乐家

“这里应该就是终章了吧,没想到这部作品一二乐章和二三章间都是连续的演奏,这可真是富有新意的设计。”尼曼暗自揣摩道。

他身边的另外两位大师则一时有些疑惑:“为什么又是e小调?而且还是这种舒缓的速度?”

按道理说,三个乐章应该遵循快-慢-快的对比才是啊?

在乐曲悠然自适地进行到第14个小节时,范宁终于示意后方的管乐手将乐器抬起,定音鼓手也举起了鼓槌,躬起身子,屏息等待。

范宁的面部表情变得微微激动起来,随着指挥棒的迅捷挥落,乐队的力度一下从毫无渐强过程地到达ff,阴郁的e小调也瞬间变为明亮的大调。

定音鼓手开始了畅快的滚奏,又连续轻抚鼓面按停,管乐组也随之发出热情而响亮的号角声,希兰则以俏皮上扬的音型作为回应,充满活力的几轮对答,终于引出了末乐章呈示部的主题。

“没想到他居然在终章写了个这么长的引子,而且还是先用的小调。”先前听众席上有些疑惑的音乐家和乐评家们此刻哑然失笑。

但他们随即恍然大悟:一二乐章的衔接,这位范宁先生十分随性地用大管的音和音将其相连转调,而到了二三乐章,他又设计了另一种逻辑严密的方式来做无缝过渡。

——慢速的引入是为了衔接第二乐章,e小调则是对第一乐章的回顾,而随着阳光般的大调来临,终章必然是归于欢乐和狂舞。

三个乐章各有性格又浑然一体,这可真是从未有人想到过的天才般的巧思!

希兰用上下纷飞的琴弓将第三乐章欢快跳跃的音乐性格表露无遗,通篇充斥的快速十六分音符让她的双手毫无停歇机会,但她每一组连弓跳音都极其富有弹性,左手始终保持着准确清晰的颗粒度,右手的换弓换弦也干净利落,毫无杂音。

此时范宁的状态也“变忙”了起来,他在维持节拍和提示表情术语的同时,连续用细微手势、身体动作和眼神进行引导,让呈示部主部中出现的短小动机不断地在各声部间转递发展,直至将音乐推向更热烈的气氛。

“辉煌的音色、高昂的热情、完美的平衡太棒了!”舞台下方的卡普仑激动地紧紧握拳。

如果说一二乐章的演绎,绝大部分靠着独奏小提琴家的水平就能带出效果,那么第三乐章无疑更需要乐队和独奏的密切配合。

卡普仑很清楚,这里的节奏太快,织体也更加复杂,稍稍不留神就会打破平衡,造成混乱,而他看到这一个多月的打磨付出,终于取得了最完美的效果。

此时在范宁的控制下,希兰和乐队的协奏完全融为一体,又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动力感,在毫不突兀的气氛中,乐队奏出了刚劲且富有活力的副部主题,调性也由大调转为大调。

这里无论是力度上还是音乐形象上,都与前面俏皮活泼的音乐形象形成了对比,希兰拉出的旋律速度稍缓,带着休止符和类似切分的节奏,多了一丝古灵精怪的意味。

“她真的太可爱了,我觉得我已经没救了。”

“原先她演绎第一二乐章的气质过于典雅忧愁,总觉得在高贵纯洁之余,散发着让人不敢接近的气息,但终章让我知道,她虽然很强,但也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呀”

随着演奏的推移,听众席上越来越多的人感觉自己已经沦陷了。

展开部的到来,让一大段紧张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再次从希兰手中重现,乐队则一直用副部的动机进行无穷动式的烘托。

她的状态不见丝毫滑落,声音仍然具备无比清晰的质感和穿透力,熟悉的如精灵舞蹈般的主部主题一闪而过,陆续将乐曲过渡到再现部。

这里起初模仿了展开部的形式,在希兰快速演奏经过句的同时,乐队回顾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日音乐家 最新章节第九十三章 希兰的成名首演(4K二合一),网址:https://www.6s6s.net/276214/227.html